纸币诞生、白银跨境流动与国际收支——易纲会长在“中国金融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纸币(交子)诞生千年纪念”上的演讲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4-10-31 18:57:25   浏览:699次

纸币诞生、白银跨境流动与国际收支

(易纲 2024年9月24日)

非常高兴今天在成都参加纸币诞生千年国际研讨会。我谨代表中国金融学会感谢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的鼎立支持,感谢各位专家专程参加此次研讨会。与会的新老朋友们,都是长期致力于中国货币史研究的翘楚。我本人过去几年一直关注中国纸币与白银货币的发展历史。今天借研讨会的契机,与诸位分享一点思考和体会。

一是纸币的过去和货币的未来。官交子诞生于1000年前的天圣元年,按照阳历推算是1024年的1月12日。我们也非常重视1024年以前私交子的发展过程,私交子的背后是商业信用,始于自发。根据资料记载,在北宋的初期,为了解决携带铁钱不便的问题,一些交子铺开始发行私交子。私交子解决了便携性的问题,但也开始出现无法兑付、欺诈发行等乱象。后来,北宋的官方对私交子的发行主体与发行纪律进行了整顿,整顿后仅16家规定的店铺可以发行交子,由此解决了造假、不兑付等弊病。到了天圣元年,成立交子务,发行官交子,这是官方纸币的开始。正如各位专家所说,从天圣元年开始,中国的北宋、南宋、金朝、辽国、元朝一直到明朝,一直在试验纸币。从各朝各代皇帝的角度来讲,他们的一个梦想就是发行纸币,以获取纸币发行带来的铸币税收入,进而支撑政府的各项开支。但是纸币与金属货币不同。任何金属货币,不论是白银、黄金还是铜钱,都要受金属本身的价格和存量的约束。而在发行纸币的过程中,如何兼顾纸币系统运行的同时避免大规模的货币贬值,是发行纸币的一个难题。

上午的圆桌论坛中,专家提到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提升纸币的价值。比如,北宋设立了发行限额、发行准备金和分界发行等制度;南宋的“称提之政”通过控制纸币数量来稳定币值;元朝要求十足的白银发行储备,设立平准库。历朝历代都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来支撑纸币的价值,以至于有的纸币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例如交子,虽然它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也持续了将近100年,存续期间一共发行了43届,如果两三年为一届,43届约为100年的时间。南宋会子、元代的中统钞、大明宝钞对当时的经济的影响比交子更大,流通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至全国。总之,我国是纸币发行的先行者,历史上试验纸币,与纸币贬值、通货膨胀做了顽强的斗争,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直到明朝万历年间,约公元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把中国的货币制度引向了事实上的银本位。从此,白银更加重要。此外,到清朝的中晚期,以“庄票”为载体,又进行了一轮纸币试验。实际上,因为纸币发行成本低,更加灵活,也可适应财政的需要,只要有机会,各朝各代都愿意试验纸币。

二是金本位和银本位制度。我国维护纸币币制稳定的实践与银本位的建立,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货币体系实践,以及金本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出现。金本位以英国为先导,1700年左右,牛顿作为伦敦造币厂的总经理,开始研究英镑和黄金的比价关系。1717年,牛顿向英国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提出了确立黄金与英镑的比价(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兑1盎司黄金),这通常被认为是英国非正式采用金本位的开始。牛顿这份报告没有一个特定的正式标题,后来通常被称为《货币报告,Mint Report》,或者《关于金币和银币的标准,Report on the Coinage》。100年之后,在公元1816年,英国国会通过《金币法案,Coinage Act of 1816》,正式确立了英国的金本位制度,在之后的100多年里各国纷纷效仿,并在19世纪主要国家中掀起金本位浪潮。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比较有效地运行了100多年。1929年经济大萧条出现,在和萧条做斗争的过程中,各国发现,哪个国家先脱离了金本位,哪个国家就先复苏,所以各国竞相脱离了金本位。到了1930年代,金本位彻底崩溃、瓦解。

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制度安排,更多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真正的金本位了。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主要经济体开始逐步转向浮动汇率制度。将贵金属作为货币发行与价值尺度的锚,有助于避免货币滥发和通货膨胀。各国都在研究稳定币值的机理,要意识到货币竞争的重要性。一种好的、可持续的、有利于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货币制度是在有约束的条件下竞争出来的。此后出现了货币政策的框架,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中央银行法等,在各国的中央银行法中都记载了币值相关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又出现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由于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对传统的货币理论提出了挑战。现在主流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是一种资产,不具备传统的货币属性,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存在显著不同。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很早就提出我国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也就是数字人民币E-CNY,我们在研发数字货币的各国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经在17个省市进行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的数字人民币的累计交易额已经达到了7万亿。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的试点,在全世界也是比较独特的。在未来,数字货币的走势,加密货币、加密资产和传统的法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之间的关系,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在其中处于何种地位,对加密货币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区块链等一系列新技术,我们都要予以充分重视。

三是白银的跨境流动和我国历史上的国际收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开启了全球化时代,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过去的500年,白银是如何流动的?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明朝时期张居正提出“一条鞭法”,确立了在货币和税收上的银本位制度,张居正的改革影响了之后200年全世界白银的流向。收集整理世界白银流向中国的史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出口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换来了南美、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大量的白银。关于南美白银经欧洲流向中国,全世界已有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对于国内白银流出,尚有有些课题值得深入研究。例如清朝时期的债赔,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我们的战争赔款造成大量白银的流出。在座的很多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的赔款和庚子赔款。对于其他的赔款也要研究清楚。这些研究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比如银两单位的问题、外国银行在中国近代扮演的角色的问题、近代中国海关的管理问题等。

通过对白银这一核心货币的存量和流量进行估算,尽可能全面地刻画中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比较明中叶至今约500多年中,中国通过贸易所实现的财富积累,与因鸦片进口和战争赔款所损失的财富,我们可以观察白银跨境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还可以进行长达500年的可比研究,如果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累的外汇储备折成白银,并与各历史时期的白银流动进行大致对比,探讨改革开放以后国际硬通货流向中国的动因和途径,从货币存量、硬通货积累的角度观察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意义重大。

最后,预祝本次国际研讨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