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研究所与上海财经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金融研究所丁志杰所长与上海财经大学刘元春校长见证签约。签约仪式由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夏纪军主持。签约仪式上,刘元春校长围绕当前宏观调控问题作主题报告,金融研究所张怀清副所长主持该环节。签约仪式后,上海财经大学刘莉亚副校长主持召开闭门研讨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陆瑶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教授、兴业银行
7月18日下午,金融研究所举办“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展望”专家座谈会。金融研究所张怀清副所长主持。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商务部综合司运行处处长王浩、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巴克莱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常健、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等专家围绕全球经济状况、宏观政策和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等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人民银行相关司局和金融研究所工作人员等参加了会议。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领导和推动了地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金融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命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长远谋划和有益探索,形成了大量原创性理念,开创了多项变革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经验为做好今天的金融工作,建设金融强国,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呢?
5月13日至16日,中国金融学会2025年第一期高级培训班“人工智能时代的金融高质量发展”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成功举办。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易纲、副会长张晓慧,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车士义,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宋立,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肖俊等专家学者出席并授课。
2025年4月29日,中国金融论坛暨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第十三期“金融会计大讲堂”在北京举办,邀请财政部会计司一级巡视员、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刘光忠作“构建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的思考”主题演讲。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郭庆平出席,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秘书长、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主持。刘光忠秘书长立足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与内涵,生动阐释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市场剧烈震荡,美股随后陷入技术性熊市。政策公布仅数日后,美国白宫又多次对关税范围和税率进行调整。“美国‘对等关税’措施激化贸易冲突,扰乱全球供应链,推升通胀和衰退预期,短期内对美国自身及世界各国资本市场都造成巨大冲击,长期内会推升全球融资成本,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损害美国信誉和美元国际地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
4月18日下午,金融研究所举办“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展望”专家座谈会。金融研究所莫万贵副所长主持。中投公司研究院院长陈超、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宏观室主任肖立晟、国海证券首席经经济学家夏磊等专家围绕全球经济状况、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等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人民银行相关司局和金融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等参加了会议。
《中国金融年鉴2024》(中文版)日前正式出版发行。本刊聚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等专题,全面展示金融系统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金融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工作,客观翔实记录金融业发展的时代脉搏。《中国金融年鉴》创刊于1986年,逐年编撰,目前已出版39卷。作为中国创刊最早的综合性金融年刊,《中国金融年鉴》是国内唯一一部
2025年2月20日,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中国近代金融史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专题报告会”在天津市召开。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出席并致辞。易纲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金融史领域拥有很好的研究传统,近年来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委会汇集高校、科研院所、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等研究力量,通过对货币制
2024年12月9日下午,中国金融学会邀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黄海洲博士就“美国宏观经济与市场展望”进行专题讲座。黄海洲博士系统介绍了美国通胀、政府和私人信用、地产、投资、货币政策空间等状况,分析了相关政策走向及对经济和市场的中短期影响。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主持,来自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高校的140余人现场参会。